創意也創價 自己寫獲利方程式

【引用來源:經濟日報|文/鄭秋霜/2007.10.27】

台灣文創產業政策自2002年提出後,至今五年多,如何以文化創意「創價」,一直是文創公司的重大課題。部分文創公司已深知,再怎麼聰明的點子,如果沒有管理,就只是別人的踏腳石,因此,他們撰寫自己的文創獲利方程式,都不敢忽略「務實管理」,大大顛覆了外界對文創人士的印象。

管理+行銷…
經營轉型

曾任職財政部與中華開發的滙宏顧問公司董事長楊子江,日前在一場座談會中分享他以前投資文創公司經驗時指出,過去很多文創公司財務不透明,認為創意人的才華應該用在創作,內部控制、稽核都沒做好,「內部經營管理是面臨市場競爭的必備條件,但很多文創人無法接受這種觀念。」

類似這樣的情形,雖仍是各種文創產業座談會的老議題,但台灣幾個常被提到的文創代表公司如法藍瓷、墨色國際、琉園、浩漢設計、大可意念、藝拓國際等,主其事的人不約而同都很重視紀律及管理,徹底顛覆外界以為,搞文化創意的人一定非常不食人間煙火,或浪漫隨性且不切實際的既定印象。



《好創意,更要好管理》,三采文化出版
根據三采文化與經濟日報合作,即將出版上市的「好創意,更要好管理」一書指出,台灣文創業者除了設計類公司成立較早外,很多文創公司都在2002年前後成立,且都正步入經營轉型期,這可從他們現在最迫切需要的人才,幾乎都鎖定具國際商業管理或國際通路行銷的整合型人才可看出,也凸顯具商管背景的人尚未大舉跨入此新興行業。

文創業者近年來已逐漸摸索出創價模式,雖然大部分公司年營業額都還低於1億元,但少部分公司年營業額逐漸突破或逼近5億元,例如法藍瓷今年營業額估計為 1,800萬美元(約6億元),琉園約5億元,浩漢設計約4億元;而不方便透露公司年營業額的墨色國際,靠著推動幾米品牌,每年帶動的周邊授權廠商的總產值,估計高達數十億元。

「5億元戶」若可視為台灣文創產業發展的里程碑,證明了台灣人絕對有能力以文化創意來創價,尤其這些人走的都不是傳統的 OEM、ODM 模式,而是自創品牌的新路,投資、耕耘期相對拉長,很難立即反映在營業額或獲利上,普遍還在等待時間帶來品牌爆發力,更顯示出廠商的堅持。

文創業者撰寫的「文創獲利方程式」,更可看出務實管理,無疑是他們的創價能力發揮「乘數」效果的關鍵。

這些獲利公式或有不嚴謹之處,但仔細分析,仍可提煉出文創產業獲利的幾個共同元素。首先是文化創意具有的產業核心地位,這是文創產業的根,不論是公式中的「想像力」或「設計公倍數」,都是植根於此。

其次,文創產業發展過程中,遇到挫折、失敗都是難免的現實,但重點是能否讓想像力大於挫折感,產品或服務所創造的價值是否能大於「無數次失敗的代價」,如果可以,就不會讓這個方程式出現負數,也才有可能出現獲利。

因此,很多人都把務實管理、甚至堅強的意志,列入這個方程式裡,變成不可或缺的項目,甚至視為文創產業獲利能發揮「乘數」效應的關鍵;換句話說,必須有務實的管理,才有可能讓文創價值倍數化、極大化。

靈感+紀律…
價值相乘

在創意管理上,浩漢設計總經理陳文龍不喜歡人家說「設計師是很隨性的」,或把「沒有靈感」當成理由,因為他相信,透過紀律及管理,靈感是「必然發生的偶然」;浩漢並靠著電腦化「知識管理平台」,管理散布於全球六個據點的設計師,成了亞洲最大的設計公司。

再以創作紀律來看,已經成名的幾米,至今仍每天至少完成一幅插畫;世界設計競賽「三冠王」謝榮雅,每天至少要畫五張設計圖。請問有多少人能持以以恆做到這樣?

台灣文創產業是「文人興業」多於「商人從文」,這裡的「文」指的是文化人或創意人,也就是文化人想把才華產業化比商人從事或轉投資文化產業積極,這對文創產業的發展到底是幸或者不幸,已到了該正視的階段。

想投入文創產業的人,看看別人的獲利方程式,可以重新務實地檢視自己的優劣勢,將有助寫出自己的獲利方程式;雖然總統大選又來了,但主政官員若能針對文創產業目前的轉型需求,集中資源落實執行現階段最迫切需要的一、兩項政策,或許就可改寫台灣文創產業的競爭力方程式!



【延伸閱讀】

留言

本週系統推薦文件

創業案例》雙胞胎妹妹蛋糕-孟氏姊妹(1/2)

創業案例》雙胞胎妹妹蛋糕-孟氏姊妹(2/2)

創業案例》純品網-王士騰、王君竹夫妻(1/2)